close

 

EDVVE79465BRFREF5ECE

 

內容簡介

覺得現在「活得很辛苦」的你
請馬上翻開本書!

  捫心問問你自己:究竟要在意別人觀感、無時無刻配合他人辛苦活著?
  還是接納自己,找到與世界新的連繫,創造渴望的人生?

  阿德勒心理學將告訴你:「找到幸福」的答案,如此簡單!

  《被討厭的勇氣》作者岸見一郎經典長銷著作
  心理學家阿德勒思想的最佳解說與應用讀本

  ♦從學術殿堂走下、擁抱大眾的心理學家——阿德勒
  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史蒂芬.柯維《與成功有約》、理察‧卡爾森《別為小事抓狂》……這些經典勵志作品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來自「阿德勒心理學」的啟發影響。

  說出「我的心理學並不是『屬於專家的理論』,而是屬於所有人!」的阿德勒,與佛洛伊德、榮格並列為心理學三大巨擘,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者。阿德勒主張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所以他重視人格的整體觀、重視個體的社會及人際關係,認為脫離了人的脈絡就無法充分了解人。

  阿德勒總是以淺顯語言推廣理論,追求以人為本、人人能夠自我肯定與實踐的美好社會。而深諳阿德勒學說的岸見一郎觀察到許多人受苦於奔忙滿足他人期望、不斷追逐證明自己,因而無法接納真實的自我,特撰寫此書。以平實淺近的解說、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引介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讓讀者得窺這項學說的概要面貌,進而卸除生命的負擔,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勇氣」心理學:勇氣,是人生的夥伴與幸福的根基
  你一定也有這樣的經驗:從孩提時代開始,我們都害怕嘗試新事物時遭遇失敗,害怕犯錯、害怕被罵、失敗、受傷,害怕比別人差……事實上,自卑情結正是所有人逃避人生課題的藉口,所以你一點也不丟臉、也不奇怪!

  在了解過去的羈絆後,阿德勒一針見血地提醒我們:「沒有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要不要改變」「生而為人,你永遠有選擇生存方式的自由!」

  無論是承受挫敗的勇氣、甘於平凡的勇氣、克服自卑並追求超越的勇氣,都不是要你否定現在的自己,而是要改變想法,從不同角度發現自己的新亮點。阿德勒以生活實例與平易近人的解說,帶領讀者了解:其實批評或懲罰,不能點燃我們的鬥志,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步,只要在心中留下「勇氣」,我們就能遠離破碎、向完整前進。

  ♦從信念到行動,阿德勒心理學啟發獨立與自由之路,也能與世界保持和諧的聯繫
  阿德勒的核心信念,在於人活在自己定義的世界裡,我們不是由經驗所決定,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意義,再來決定自己。當我們有勇氣接受自己、面對現實,才能做出適合的選擇,創造想要的未來。
    
  然而,做自己並非只是任性妄為,而是要尊重各自的選擇與差異,將自己與他人的課題分離,不要互相操控干涉。當我們有勇氣不再勉強自己、要求他人,才會擁有更自在的人際關係,彼此協助與鼓勵。

  太在意別人的觀感,或許贏得了所有人的喜歡,但這樣假裝或勉強自己,人生就會失去方向,也會給人無法信任的感覺。過你想過的生活,盡量不要被他人的想法干擾,也不必強求周遭的認同,不必為了滿足別人的期望而活,而是該為自己主動選擇的人生好好負責。

  人生在世,想擁有自我與自由,成為喜歡的自己,被討厭是必然的代價,但即使被討厭,也要抬頭挺胸、自由地活下去!
    
  ♦尋求人生意義與幸福:接受現在→決定未來→貢獻社會
  你的價值,你的生命意義,只有你自己能夠決定和改變,誰都不能代替你過自己的人生,也不能代替你解決問題。許多人雖然渴望改變,也期待改變,可是踏出第一步總是最困難。為了讓今天不再成為昨日的重複延長,本書以淺顯易懂的解說,具體應用的行動方針,輔助讀者從面對自身的課題,打破人緣迷思,解放成功焦慮,帶你從心念走向行動,找到健康理想的人際連結與歸屬感。

  更可貴的是,阿德勒還在解決困境後,帶領在黑暗中迷茫摸索的人找到生命行動目標。人生是沒有意義的——轉換成正向的解讀就是:人生意義靠自己給予!

  而讓自己幸福的要件是什麼呢?阿德勒提出如下的說法:
  • 接納自我——改變對自身看法,換個角度發掘個人亮點
  • 信賴他人——世界並不險惡,相信友善之手會向你伸出
  • 貢獻他人——能夠付出、能夠回饋,感受自己擁有力量

  人是社會的動物,不能孤獨存活於世,比社會適應更重要的,是深藏內心「善」與「幸福」的衡量天秤,我們不能改變過去,卻能創造未來!當能夠實踐阿德勒「相信自我能力」「相信人人都是夥伴」的熱情信念後,相信生命將更加散發深刻而耀眼的光芒!

  「如何找到幸福」的祕密其實很簡單——不用勉強自己,不用得到每個人認同,從做得到的任何小事開始,就是你改變世界的起步!所以與其懷抱自卑逃避地活在人生謊言中,不如像跳蚤一樣隨心所欲地挑戰,並超越生命侷限。現在就跟著書中整理的大師觀點,揮動勇氣之斧,將糾結的人生砍掉重練!

本書特色

  ◎岸見一郎將領域廣泛的阿德勒心理學濃縮精華版,推廣屬於「大眾的阿德勒」。
  ◎涵蓋歷史背景、理論概念、親子教養、人際關係、自我接納與負責全方位五大領域
  ◎結合故事與寓言引導,提綱挈領;清楚易懂的講解,容易吸收與學習。
  ◎具體提出淺顯易懂的解說與實務應用的行動方針,並鼓勵生活實踐。

  阿德勒的相關著作目前在台灣市面上不計其數,而岸見一郎作為日本的阿德勒研究權威,本書雖是其諸多著作之一,卻有著獨特的特色與意義。

  承襲阿德勒強調「屬於大眾的心理學」精神,岸見一郎特別因應忙碌社會的需求撰寫本書,在書中處處可見阿德勒將心理學從知識殿堂推向民間,鼓吹作為心的態度、生活理念與生命哲學的痕跡,這不只是一本個體心理學基礎入門讀物,更可為正在人生迷途或苦於抉擇的讀者,提供中肯指導與勵志指南。尤其阿德勒學說原則回歸「以人為本」與「接納自我」,卻又十分入世地涵蓋各種人際關係互動,當為了生命選擇彷徨或苦惱時,大至人生志業,小至親子對話,都很適合拿來作為內心的天秤,找出對應方式。

  此外,岸見一郎秉持一貫淺入深出,間夾理論&解說&案例的風格,將廣泛且博大的阿德勒心理學濃縮至本書,且適於生活應用和實際執行,堪稱是阿德勒心理學相關著作中最佳解說與應用讀本!

真誠推薦

  于美人/知名節目主持人
  王怡仁/醫師、身心靈作家    
  王浩威/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長
  李偉文/牙醫師.作家.環保志工
  周偉航/輔大哲學博士,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曾端真/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黑幼龍/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楊瑞珠/諮商哲學博士、阿德勒心理學Diplomate(代言人)
  (以上依姓氏筆劃排列)

  在閱讀本書的過程中,我跟隨作者引介的阿德勒心理學觀點,一步一步地拿回自己生命的力量。這真的是一本讓人增長自信、更能引領我們自在而樂觀地揮灑生命創造力的好書。——王怡仁/醫師、身心靈作家

  常人總是習於觀看過去,考量他人眼光,追求極致的卓越,但阿德勒要你著眼未來,思考自己擁有什麼,並承認自己是個普通人。本書堪稱是阿德勒思想的入門手冊,但在閱讀之餘,別忘了,最重要的,還是真的有勇氣嘗試去改變自己。——周偉航/輔大哲學博士、熱門專欄部落格「人渣文本」作者

  「要如何才能擁有對生命的熱情?」「要如何感受到幸福?」如果想知道答案,不妨透過本書,重新探索自己的早年回憶,調整出一個最適合自己的生命目標,自然能享受愉悅的lifestyle。——林萃芬/專業諮商心理師

  阿德勒學派在心理治療、兒童輔導、親職教育、教師效能上的貢獻,在在聞名於世。讀者讀完本書,應也會跟我一樣愛上它,若能在生活中實踐阿德勒的幾句名言,便可遇見心所嚮往的幸福。——曾端真/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系教授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


  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目前仍居住於此。高中時期便立志成為哲學家,就讀大學時更曾多次前往教授自宅與其論辯哲理,在京都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修業期滿後退學。除了専攻哲學(西洋古代哲學,特別是柏拉圖),更於1989年開始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發表多篇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相關著作、並從事演講活動,目前為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證心理師及顧問。譯有阿德勒的著作《個人心理學講義》、《人為何會罹患精神官能症?》,並著有《阿德勒:走過人生關卡的心理學》、《被討厭的勇氣》等書。

譯者簡介

楊詠婷


  輔大大傳系畢業,曾任出版社日文編輯,現為專職譯者。譯有《草食男來了:改變未來消費與戀愛市場的新人類》(高寶出版)、《上司的條件》(商周出版)、《東京異聞》(獨步出版)、《看見.村上春樹》(尖端出版)等。

  E-mail:norikoyang92@gmail.com

 

目錄

【前言】 「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  岸見一郎

第一章  屬於所有人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其人其事

【了解他的生平】
【了解他的人格】

第二章  勇氣,是人類獲得幸福的根基──阿德勒心理學的親子教養與教育
【親子教養與教育的目標】
行動和心理上,都要達成明確的目標
生活型態是──「我們對自己及世界的定義」
不是不能改變,是人自己決定不要改變
我是有能力的,而且人人都是我的夥伴
【人際關係的觀點】
從人際關係中,才能觀察出個人行為的意義
【決定行為的「目的論」】
目的論──「去處」比「來處」更重要
行為目的──引起他人注意
行為目的──挑起權力鬥爭
關心未來的目的,不要在意過去的原因
【如何因應孩子的不當行為】
不懲罰,讓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
當孩子自認無能,會以報復做為誇耀
無視問題行為,轉而關注適當的行為
不稱讚,別讓孩子依賴父母的肯定
【遭到挫敗的勇氣】
「追求卓越」和「自卑感」,是人類共有的心理現象
「優越情結」和「自卑情結」,則是病態的產物
你現在就很好了,不需要「變得特別」
【如何讓孩子重獲勇氣】
用鼓勵取代稱讚,只要共享喜悅、表達感謝
肯定孩子的存在,就是最好的「鼓勵」
【課題的分離】
在解決問題之前,先確定「這是誰的課題」
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才能升級成共同課題
自己的課題,必須自己承擔行為的後果
只要從旁守護,不要過度干涉

第三章  擁有更理想的人際關係──橫向連結與健康的人格
【每個人都是對等的存在】
壓制與干涉代表什麼樣的人際關係?
拒絕言語溝通的人,原本就沒有溝通的意願
【競爭的縱向關係】
縱向關係:上對下、有能對無能的判斷評估
橫向關係:人無優劣,只是責任和目標不同
人類是向「前」進,不是向「上」爬
【協力的橫向關係】
在對等存在中,人們才能互相協助與鼓勵
在橫向連結裡,無需炫耀優秀或證明自己
【讓自己幸福的三個要件】
接納自我──改變對自己的看法
信賴他人──這個世界並不危險
貢獻他人──懂得付出、給予回饋
【為他人著想的共同體意識】
人最根本的理想就是擁有「歸屬感」
「社會意識」也可能被濫用為強制的工具

第四章  只有自己能夠決定自己──阿德勒心理學的基礎源起
【希臘哲學與阿德勒】
柏拉圖──「真正原因」與「次要原因」
亞里斯多德──「四因說」
阿德勒──孩子被寵壞是「結果」還是「目的」?
【行為目的之善】
在希臘語中,「善」的意義是指「有益處」
不能無視於狀況,便決定什麼是「絕對的價值」
【人只活在自我定義的世界】
人都是依從自己的關心去了解世界
每個人私自的感受,並沒有對錯之分
有用的鼓勵,要存在於對方構築的現實中
【反對決定論】
自卑情結是逃避人生課題的藉口
我門無法從社會條件去論斷一個人
【一切由自己決定】
既然生而為人,就永遠都有其他的生存方式
人在所有情境中都有選擇的可能性
【個人的主體性】
個人的解釋和運用,才是決定性的關鍵
不是做不到(cannot),而是不想做(will not)

第五章  人生,就是對自己負責──阿德勒心理學的人生行動指標
人生的意義,要靠自己去給予
即使被討厭,也要自由地活下去
不害怕失敗,才能真正向前邁進
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為滿足他人的期望而活
所有的「自由」,都伴隨相對而來的「責任」
不要用「人生的謊言」來逃避自己的課題
寬容看待差異,他人也不必滿足我的期望
真正的自立,也包括在能力不及時尋求協助
不要期待被體諒,而是要用語言直接表達
人無法相互了解,所以更需要努力溝通
拋掉過去,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
抱持「樂觀」主義,而不是「樂天」主義
從做得到的事開始,就是改變世界的起步

【後記】 不只是理論,更是「心的態度」
【參考文獻】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793698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08頁 / 14.8 x 21 x 1.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前言】「如何找到幸福?」——阿德勒心理學可以給你明確的答案
 
平易近人,卻少為人知的心理學大師

 
在日本,提到心理學大師,大家最耳熟能詳的就是佛洛伊德及榮格,而與他們同屬一個時代的奧地利大師阿爾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卻不太為人所知。
 
阿德勒(一八七○~一九三七年)曾於一九○二年加入佛洛伊德的維也納精神分析協會,並成為核心成員之一,後因學說上的不合而退出。其後,他創建了與佛洛伊德學說相對立的整體論(Holism)、目的論(finalism)等「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Individualpsychologie)。之所以稱為「個體心理學」,是因阿德勒認為,人是不可分割的一個實體(in-dividu-um),應該全面、而非片面地將人視為一個整體。不過,由於這個名稱很難傳達阿德勒的理念,因此現今都以他的名字作為代表,稱呼他的學說為「阿德勒心理學」。
 
阿德勒一直對社會主義抱持關心,希望藉由政治改革達到社會改革的目的。但是,自從親眼目睹政治醜惡的現實面之後,他認為只有透過親子教養及教育,個人——不,全人類才有可能得到救贖。因此,他在維也納成立了兒童輔導中心,開始致力於兒童輔導的臨床活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身為戰敗國的奧地利百業荒廢,兒童及青少年犯罪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也因為這樣的歷史環境,讓親子教養及教育變成阿德勒心理學的主要核心。
 
阿德勒認為,在面對孩子的時候,應該要給予他們完全的信任,而不是用力量去壓制他們,這也能從他和孩子們之間的相處方式看出來。
 
而後,阿德勒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不得不將活動據點移到美國,從此開始四處奔波,一天進行數次演講,努力推廣自己的理念,更寫下多本極為暢銷的鉅作。
 
阿德勒的理念十分平易近人、也容易理解,他刻意不使用艱澀的專有名詞,只用最淺顯的語言,讓所有人都能了解,據說也因此讓許多專家對他非常反感。舉例來說,某次演講結束,有人便走到阿德勒面前,指責他今天說的內容全是廢話,他原本希望能聽到高瞻遠矚、目標宏大的演說,沒想到卻只聽到老生常談,因此十分失望。
 

 

 

 

... 作者:逗逗 配圖:電視劇《我的前半生》 01. 「生活習慣、價值觀、消費水平相差較大的人,真心不建議在一起。」 哪怕在一起了,日後磨合不好,可能會產生新的問題,之所以得出這個結論,是來自於我身邊朋友的真實經歷。 朋友出生在經商世家,從小家裡的經濟條件就不錯,在我們讀中學時,她便可以自由支配每星期1000塊錢的零花錢,等到讀大學了,家裡人給她的錢更是有增無減。 加上,朋友兒時就開始接觸音樂藝術的薰陶,特別有氣質,出落得亭亭玉立,頗有點像演員李沁的氣質。 當然,朋友靠自己也拿下了不少獎學金,可以說,在錢這個問題上,她沒有被困擾過。 她跟她老公李先生從相識到結婚的過程,我們一圈朋友都不太看好,因為兩個人的家庭背景相差太大了,沒有誰是誰非的問題,只是契合度的問題。 ... 李先生可能小時候家境比較貧困,長大後,導致他在金錢觀上比較扭曲,為人比較小氣,不太能接受稍微好點的生活,似乎只要一花錢就感覺是在背叛過去的自己。 像情人節約會,朋友把約會地點定在比較有氛圍的西餐廳,且是朋友掏錢的,然而,李先生覺得太貴了,便要求我朋友把錢退了,還說「不就一頓飯嗎?至於吃這麼貴的?還不如回家自己炒幾個菜,吃飽又實惠。」 我朋友不想跟李先生鬧不愉快,也就聽從他的話了,把餐廳的票退了,兩個人買菜回家自己煮,還說這樣也挺好的。 以及,李先生生日的時候,朋友給他買了一塊表,方便他上班應酬場合,鎮鎮場子。 但,李先生知道了價格之後,便要求朋友把表退了,說沒必要買這麼貴的表,他自己有分寸。 類似的事情發生多了,一葉知秋,我們判斷這兩人如果在一起了,日後可能還會危機。 ... 02. 但,戀愛中的人,難以聽進別人的意見,我朋友覺得男友比較顧家,花錢也比較節制,這是優點,而且,他還是願意為她花錢的。 剛確定關係的時候,李先生聽說我朋友喜歡鮮花,便每周給她送一束鮮花到辦公室。 我朋友喜歡吃固定一家店的早餐,李先生更是費盡心思幫忙排隊買到,可以說是非常執著努力的了。 就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的追求之後,我朋友才正式和李先生確定了關係,兩人從戀愛到結婚,總有各種奇奇怪怪的問題鬧不愉快。 結婚一開始,李先生便把工資卡交給我朋友一起打理,但,由於從小形成的消費觀,朋友比較追求生活品質,這麼一來,李先生的錢很快就不夠花了,他感到吃不消了,在家裡不是長吁短嘆就是指責朋友花錢如流水,對我朋友也沒有了戀愛時的熱情。 ... 從當初的欣賞、仰慕之情,在婚後半年已經轉變為揮霍無度、亂花錢,朋友對這段婚姻也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為什麼兩人的感情這麼快便降溫了。 結婚僅僅半年,他們已經遭遇了滑鐵盧,我朋友心灰意冷,不知道是否應該繼續下去。 婚前,自己欣賞老公的優點,沒想到在婚後都成為了影響兩人感情的因素,還一度吵架,誰也不肯讓誰。 03. 在婚姻中,缺乏理解的婚姻註定會失敗,仔細想想,我們為什麼會產生抱怨和憤怒的情緒? 無非是因為我們不認同對方的想法,並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也沒有解決問題,也沒有耐心跟對方溝通原因,更沒有認真聽對方解釋自己的行為原因和目的。 事實上,已經結為夫妻的男女雙方,需要學會理解對方,認可對方,既然已經成為夫妻,那麼就不要總想著自己怎麼樣了,凡事要考慮對方的態度。 在婚姻的相處之中,學會換位思考,互相體諒,實際就是在設計一臺兩人生活的過濾器了,它能過濾掉兩人之間的不快。 ... 說說我跟我先生的吧,我們也曾經在錢的問題上遇到過難題。 但,我先生的態度,讓我感到很欣慰,讓我確信他是一個通情達理的人,我沒有嫁錯人。 年前,我娘家在裝修房子,需要不少錢,我媽知道我們沒什麼錢,也就沒和我們開口借錢。 那天我回娘家,我媽就說被我兩個弟弟氣死了,大的弟弟拿一萬塊都投資,得年底才能拿到錢,小的弟弟又不小心把錢放死期,沒到期取不了。 本來想著,兩個兒子一起出錢出力,房子很快便可以建好入住的。 ... 04. 但,錢沒到位,房子自然也就無法繼續動工了,按照我媽的原計劃,是想年初房子蓋好,再拜神,年中就可以入住新房子了。 但,按照當時的現實情況,新房子可能不了了之了。 回家後,我無意間和老公說起這事,老公說交給他想辦法就好了,他說他前兩個月拿到了幾萬塊獎金提成,公司還沒有發,他可以先向公司預支一下。 不久後,他便拿了5萬塊錢給我,說我媽那邊需要多少就轉過去,自己留點生活費就好了。 我媽說,這筆錢本不應該由女婿出的,她覺得不合理,便寫了一張欠條給我老公,承諾年底的時候還錢。 平心而論,我娘家蓋房子,我老公並沒有義務要支付這麼一筆錢,但,他能這麼做,我很感激他的通情達理和不計較。 ... 他還說如果他有錢,他就不止幫這麼點了,要多少他都願意,都是一家人了,不用那麼講究,還說我的父母也是他的父母,都應該孝敬的。 想起電影《不二情書》中,老爺爺對老婆婆說的一段話: 「老太婆,你這一輩子不愛動,沒事就坐在椅子上織毛衣,身體沒有我好,你別怪我說話不好聽,八成啊,你會比我先走,那也挺好的,你膽小又笨。我先走的話,家裡那一大堆事你怎麼處理,你又愛哭,留你一個人在那兒我也不放心。 如果你不願意,你就找一個脾氣比我好的,我也答應。」 深情不如久伴,大愛無需多言,真正的愛,就是有一個人願意理解你,也懂你所想,不求回報地對你好。 真正愛你的人,不一定是那個經常說愛你的人,可能是那個一直用行動默默付出的人,在你身邊不離不棄,因為理解,所以仁慈,所以願意陪伴著。 今日話題: 婚姻中,金錢觀相差較大的人,是否還能磨合? 歡迎留言探討~ -END- 作者:逗逗,專注研究兩性婚姻。 聲明: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私聊逗逗。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EyP4MPN.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38594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龍井口乾、口渴看什麼科豐原口乾、口渴治療有效中醫診所南屯白天沒精神中醫推薦
大雅大量出汗改善中醫診所 西屯便秘或腹瀉中醫推薦 把脈超神的中醫診所台中躁鬱恐慌中醫推薦 神岡四肢麻痺中醫推薦 網友都推薦到這間中醫診所北屯體溫控制功能異常中醫推薦 台中腎臟功能異常治療有效中醫診所 中醫診所這間很大推西屯注意力不集中治療中醫 太平區噁心中醫推薦 最推薦的中醫診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ruseauezopcox 的頭像
    ruseauezopcox

    ruseauezopcox的部落格

    ruseauezopc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